我国科学报:科研仪器同享困局背面
发布时间:2023-03-26 02:07:37 来源:环球体育娱乐APP
当某种顶级科研仪器在欧美国家只要几台,但在我国却能找到十几甚至几十台时,您会为国内科研力气的“强大”感到振奋吗?
事实上,仅就数量而言,国内某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设备具有量并不次于国外。以某种类型的卫星地上接收站为例,美国在2009年只具有16座就已满足需求,而我国早在2005年就建成了30座,仅北京就有8座。
2011年末,我国仪器信息网发布了国内部分高校及科研院所当年下半年的仪器收购状况,触及的单位为41所,用于购买科研设备的总金额达4.49亿元。其间,部分单位半年间用于科研仪器的收购经费就超越3600万元,收购费用最低的也达三四百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该网站一起声明,该数据仅是对触及金额较大、收购项目较多的投标、中标信息进行的计算。实践数字或许还要更多。
2008年,青岛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曾作过一个计算,当年该市大型仪器年均开机时刻为435小时,就是说,这些仪器一年开机只要18天。
华东理工大学实验室与配备处处长蓝闽波此前向媒体泄漏,一项针对全国高校4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运用状况的查询显现:目前国内有近一半高校大型仪器的运用功率不高,近1/3的大型仪器运用功率极低。
换句话说,国内的大型仪器尽管数量很多,但其间至少2/3以上的运用功率有待进步。
上世纪90年代,中科院院士饶子和曾在英国学习工作了一段时刻。他发现,当地一所大学购买了某台顶级科研仪器后,该区域其他大学就不再重复购买,而是凭借相关方针,实施仪器同享。
“这样的形式无疑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省下了很多资金。但是惋惜的是,这些经历直到20年后的今日,仍然没有被我国相关组织学习。一台重要仪器的同享不光在校际,甚至在校内都很难推行。”饶子和说。
“这其实有一个知道误区。”在承受《我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表明,很多人都将不同科研组织间的联络界说为“竞赛联络”,好像将科研仪器借给他人运用,就是在争夺自己的资源。他以为,这种误区发生的重要原因,在于现行的科技点评体系还有不尽合理之处。
“科研组织间不合理竞赛联络的发生,源于现行点评体系将科研人员的职位提升、资源获取甚至工资待遇,都与其科研作用严密地联络在一起。”王树国表明,这就导致科研人员将科技作用看得过重,“谁的作用先出来谁获益,这很简单使人们彼此防范。咱们需求恰当弱化作用与功利的联络,变竞赛为共赢”。
事实上,关于大型科技仪器的同享问题,相关部分也在不断探索改善办法。早在多年前,教育部就设立了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同享体系项目;近年来各地树立的区域性同享渠道也越来越多。但是受各种条件所限,这些行动的作用有限。
一向重视此事的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在承受采访时表明,我国尚缺少奖赏和束缚科研组织同享仪器的调控机制,导致科研人员“动力缺乏”。
据钱锋介绍,大型仪器设备的置办和运转维护费用一般都很高,但这笔费用大部分为国家投入,并且因为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运用效益并没有与单位利益直接挂钩,导致这些设备用好用坏一个样,用多用少一个样,使用功率天然难以进步。
对此,他主张相关部分应拟定一套专门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经过点评,对仪器运用率高、办理办法执行好的单位和人员予以奖赏。而关于设备同享率过低的单位和部分,可以经过减少其相关专项经费投入的方法予以正告,假如可以左右开弓,信任咱们的仪器设备同享率会有明显进步。”钱锋说。